辩证看待。
至少,世家大族经商更容易在商人势力脆弱的起步阶段,得到政治上的庇护重商主义、重农主义、资本主义等等,都是工具罢了,最终目的是发展生产力。
「卿等皆大才。」邵勋说道:「货殖,朕不太懂,你等方是大家。朕也不想着与民争利,毕竟这本就是补偿你等的好处,但有一条,须得在市中买卖,照章纳税。」
「长途贩运货物,过关卡无税,入坊市则有市税,暂二十税一。若于坊市外私下买卖,万钱以上者,严惩不贷。
7
这句话的意思是商税暂时只有「市税」一项,税率5%,没有关税或其他什么杂税。
至于以后收不收,还要再看。
一般而言,这个税率并不重,而且商人们现在非常乐意在坊市内交易,你赶他们去外面买卖都不愿意。
朝廷也非常容易收市税,翻翻账簿就可以了,一目了然。
这个收入初时可能不怎么样,但一切走上正轨呢,会十分惊人的。
想当年,桑弘羊为汉武帝搞钱,不知道在工商上面弄来多少收益。
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商业大繁荣的中晚唐,商税、盐酒收入一度占到唐廷财政收入的四成以上,甚至接近一半。
这是一个巨大的财源,是邵勋留给后世子孙的礼物。
但商税收入在历朝历代波动很大,西汉就很多,东汉、魏晋就很少,中晚唐、两宋又暴增,明朝又骤减,有没有能力吃到这份蛋糕,也要看子孙的本事,
邵勋是管不了了。
「今岁襄城等十九郡度田,比起去年大有增长,计有户三十万一千三百余、
口一百四十七万五百余。」邵勋继续说道:「三十九郡粗粗度田完毕,北地变局日益显现,再过五年、十年,你们会发觉好处的。”
「这些钱你们可以拿走,然则朕更希望卿等行商之时,让天下黎元都得到好处。朕闻关西、淮南等地竟然还有田,百姓刀耕火种,辛勤无比。卿等若想贩卖农具、耕牛,便得让他们改改种田的法子。」
「二十年前,朕的夫人们穿一件葛衫,都要在京中四处找寻。而今渐多,可仍然价贵,入不了寻常百姓家。然则淮南、江南此物多矣,山林中随处可见。吴女每年割完一批葛藤后,因无利可图,便不再割卖此物。卿等若能让吴女逐利,
不惧划伤指掌,多多进山割藤织布,成倍乃至上十倍输往北地,则寻常百姓亦能享受夏日清凉。」
「这便是国富,也是朕希望看到的事。」
当然,邵勋这话里面有个漏洞,即殖民贸易中出现过的一个问题:农民不掌握经济作物的定价权,因为市场波动,价格暴跌,于是为了弥补收益,有了种植更多经济作物的冲动,然后进一步打压价格,所谓越穷越种,越种越穷。
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了,就现阶段而言,远不至于如此。盖因像葛藤这类经济作物,基本都是淮南、江南野生的,没人特意种植,吴女在农闲时进山割一批罢了,如果真无利可图,她们就不会这么做,也不指望这个活命,主业还是种地。
当然,如果你搞的是种植葛藤的奴隶庄园,那就是另一回事了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了,这玩意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-吧「行舟驾车,致远穷深,还需道路。」邵勋又道:「打下江南之后,秦汉、
三国以来的沟渠水道,还得疏浚畅通,以利货殖。此事紧要,朕后面会想办法。
为了你们,朕这几日都在苦思冥想,茶饭不思,将来可不要让朕失望。」
「有什么话,卿等径自发问即可,今畅所欲言。」
「陛下,何时攻伐江东?」有人忍不住问道。
邵勋悄悄瞟了王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