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眼界了。
建邺军队出征打仗,一般都是朝廷下发各种器械,军士领取出征即可。
梁国军制好像是和普国有点不一样,他们的府兵是需要自备器械的,临战前买鞍倒也说得过去。
另外,这种生产器械的方式也挺有意思。
自己不养工匠,而是定期将材料送到相熟的乡村,让会相关手艺的田舍夫在农闲时制作,约定日期来收,应该会给一些工钱。
如此,一件器械就做好了。
当然,仅限于比较简单的东西,比如鞍、皮马、头、马鞭、绳索之类六盱估摸着,大概一个村子专做鞍垫,一个村子专门搓绳,一个村子专门做马鞭,诸如此类。久而久之,手艺越来越精湛,质量越来越好,农人们也能在不那么忙的时候打打零工,赚取收入。
反观江东,完全是另一幅场景。
要么是朝廷工坊制作的,但比较少,大部分其实是豪族庄园生产的。
庄园自己生产自己的,什么都做,包括以上这些小玩意,他们一般不对外售卖,也不买别人的东西。
究竟哪种方式好,真的很难说,至少六盱分辨不出来。
就像吴公方才提到的鞍垫,那只是马鞍上面一个用皮革制作的垫子。垫子做好后,还缺其他东西,估计是别的村子制作的。
一个村子就专门做一种小玩意,几个村子共同完成一套鞍,最后再摆到西市的店铺里去售卖,好像过于复杂了。
但听起来这种方式似乎也不错。
卞家在江东有庄园,虽然没做过鞍,但做过其他的,总是固定的几个人,
从头到尾一个人完成一整套东西,自产自销,好的坏的你都要用,没有其他选择,因为卡家庄园但凡能自产的,都不太可能去外面买。
洛阳西市卖鞍的店铺,不太可能就一家,想买的人可以挑挑拣拣,货比三家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似乎更好一点,无论做工还是数量应该都会更好。
喉,江东的大庄园完全被比下去了啊。
「严奉————」邵雍轻声唤了一声。
「殿下。」卡盱立刻回过神来。
「你这几天就先住在孤府上吧。」邵雍说道:「入宫不太方便,人多眼杂。
陛下和阿娘会抽空出宫来这边一趟,你安心等就是了。」
「好。」卞盱心下一激动,说道。
「还回建邺么?」邵雍问道。
卞盱闻言有些尴尬,含糊道:「殿下做得好大买卖,仆心向往之,也想学着做一做。待为仲仁叔父居丧完毕,就把家人接来——」
邵雍轻笑了一声,道:「这样也好。阿爷总说我没有主见,什么都不懂,连安排什么差遣都没说。这辈子就这样了,做点买卖,货殖致富,似乎也不错。严奉少有贤名,愿意来陪我,求之不得。」
「殿下过于自谦了。」卞盱说道。
邵雍又笑了,道:「非自谦,实在是就这点本事。犹记得阿爷西巡,站在大震关上,指着关下过路的兵马,问我们过去了多少人。我是真不知道,瞎蒙的。
既然没本事,就不添麻烦了,省得被人轻视嘲笑,坏了阿爷一世英名。」
听到这话,卡盱对邵雍的评价顿时高了儿分。人贵难自知,能坦然承认自己能力不足,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。
邵雍还在继续说:「李成宗室个个领兵,连十几岁的少年都能当个将军,领数千乃至上万兵马,实在儿戏。我连点计兵马人数都费劲,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。唉,说起来我也曾经幻想过领兵征战,创下无上威名,但后来发现自己不是这块料,竟连父亲半分本事都没学到,夫复何言。」
卡盱不知道该怎么说。